•  

未来的家会是怎样的?15位建筑师对明日住宅的12个预言

日期:2016/9/12 17:29:00来源:住逻辑世界点击次数:666360

House Vision 2是由原研哉担任总策划,13位建筑师和15家企业共同打造,包括隈研吾、藤本壮介、坂茂等,还有airbnb、无印良品、丰田、松下等大家熟悉的品牌。建筑师会与企业合作一起来完成作品。今年大展的主题为“CO-DIVIDUAL Split and Connect/Separate and Come Together”。它提出了如何将被分离成个体的人、城市与乡村还有碎片化的技术重新聚合。以家为产业交叉点,来探索未来居住、城市空间和产业的创新。

House Vision 2的12个家

冰箱从室外打开的家

Yamato Holdings ×柴田文江

已为物流的未来做好准备的YAMATO HOLDINGS和擅长用人性化的设计的产品设计师柴田文江联手打造“冰箱从室外打开的家”,而门外其实不只是有冰箱,还有可以将衣服挂起存放的衣柜,可以存放药品的药箱。看来以后可以叫快递送一箱冰淇淋到家里,存在门口冰箱。下班回家就可以享用了。未来的我们,生活确实与物流密不可分。

吉野杉之家

Airbnb ×长谷川豪

Airbnb、建筑师长谷川豪与奈良县吉野町一起联手打造了这个家,用了吉野町的杉木。“家”的一层为社区公共空间,向当地居民开放。出门散步的老年人可以来这里喝喝茶聊聊天。二层三角屋顶的内侧房间供外来客人们使用。展览结束后,房间还将被运回吉野町,并在Airbnb网站上登记入册。到时候我们如果去奈良,就可以在Airbnb上预定这个房子了。通过利用Airbnb旅行者的兴趣将进一步与当地深入结合。这个“家”在当地人与到访的旅行者之间建立起新的关系。

の家

Panasonic ×永山祐子

进化的“家”,整体就像一个家电产品。在“三只小猪”的三个家中,建筑师永山祐子的理想是建成一个轻到可被大灰狼吹飞的“秸秆之家”。她说:“这个家的轻巧和精致是牢固的砖结构建筑所不具备的。‘の家'四面环绕‘の'字型圆墙壁,由入口处自然被引入室内。曲面墙壁全部为视屏,故而可以在家中随处观赏电影、使用视频电话并浏览网站。在屋顶最髙处的风向传感器,可以敏锐捕捉到室外气候状态,并将信息传递给室内居住的人。厨房呈岛型。浴室和卫生间集中在居室中央,上面是卧室。中央设计为四角形,背靠墙壁,空间似乎是在无形中被分隔开来,实际上居住空间却是处于无缝连接状态。”

梯田办公室

無印良品× Atelier Bow-Wow

无印良品与地处房总半岛中心部的村落——“釜沼”一直保有联系。日本的山村很多,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耕种和收割有了问题。每值收割之际,无印良品都会为当地的农耕伸出援手,组织人们帮忙收割。收获的稻米,从经济角度看可能只是一点小事,但稻米的耕种却不能单纯以经济价值进行衡量。毕竟,日本文化是降生在稻米之中的。治水的智慧和美丽的景观皆源于对稻田的管理。每当收获之后,多余的稻杆捻成绳,制成草鞋或正月的装饰物。看着这些深具日本特色的事物,每个日本人心中都会激起一种强烈的情感:这样的生活绝对不能丢失。所以,一边欣赏着稻田风光,一边沉浸于工作,无疑是日本人的最爱。而“梯田办公室”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去处。

游动的家

三越伊势丹×谷尻诚?吉田爱

这个“家”名为“New Nomad(新游族群)”,目标人群是那些非定点居住、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出门在外的人们。他们的工作强度大、收入高、结交人群范围广。相比沉浸于单一的生活模式,他们更愿意寻找能舒适度过半月时光的地方,或是召集亲友,开个轻松愉快的派对。基于以上构想设定空间。这个世界也许正在从定点居住时代再次向游动时代转移。百货店凭借其强大的商品采购力,无论是威尼斯彩色玻璃吊灯,还是北欧家具,亦或是京都老字号装裱店的日式门窗,都唾手可得。此外,与顾客之间建立的信用关系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谓是建筑师与业主之间理想的媒介。

租赁住宅大厦

大东建讬×藤本壮介

租赁住宅企业大东建讬与建筑师藤本壮介锁定的主题为“租赁住宅再定义”。至此,租赁住宅的结构着重于私有空间最大化,公共部分则仅由通道构成。但如果尝试将私有空间最小化,同时设计出宽敞的厨房、浴室、家庭影院以及庭院等共有空间,那么,人们就可以在近乎奢侈的厨房中烹制饭菜,在宽敞的浴缸里舒展身体,在舒适的书房中读书以转换心情。设计还区别合居住宅(即延伸至自己房间带有客厅功能的窄间,可与他人分享),既明确分出私密空间和共享区域,同时又将二者以崭新的形式相结合,由此形成舒适的租赁住宅形态。而共享部分的庭院,如果交给有较多自由时间的老年人,或是擅长庭院打理的人管理,那么人们便可共享庭院景观。过道也会一改单调形象,变身为让人眼前一亮的复合空间。

LIFE CORE

LIXIL ×坂茂

立足新技术,洞察居住未来的企业LIXIL,与思考以低成本打造轻型家居的建筑师坂茂联手打造。LIXIL将浴室、卫生间、厨房、洗漱台融为一体,将排水设于上方,使排水系统可以设于房间的任何一处,具有划时代意义。此装置可称为集生活必要功能的大成者。此外,凭借可让厚重的玻璃实现不可思议的轻松滑动的技术,以及在打开玻璃表面一半的位置旋转90度,使之完成侧向滑动收纳的装置,让“家”中出现一个巨大的开口。屋顶和外壁则由链条将薄板固定。住户可根据需要,自行改变房间的大小和格局。

市松的水边(会场构成)

住友林业×西畠清顺×隈研吾

不是家而是水岸。建筑师隈研吾的设计是将推动木制化的企业——住友林业的杉木板材、方材直接进行组合拼装,HOUSE VISION会场由此落成。另外,有人称“植物猎手”的西畠清顺先生加盟,由此便诞生了由树木、水与木材构成的宜人空间。放眼奥运会,8月的台场将落成一座能让人与水结缘的全新栽植空间。格状结构、形成树荫,和具有一定深度的水岸,供人们可以坐下来以足戏水。庭院是划分自然与人工的分界岭。HOUSE VISION通过住友林业与两位大师的联手收获了一座庭院。伴随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的深入理解,人工与自然的分界将逐渐消失。凭借西畠淸顺先生打理植物的高超技艺,绿叶繁茂的枫树将出现在8月的台场。

木纹的家

凸版印刷×原设计研究所

凸版印刷与原设计研究所带来了木纹家,将印刷技术用于家庭装修,印刷装饰材料的细腻和逼真感,甚至超过了木材本身;看似将用于会场构建的10.5cm见方的杉木板材扩大了数十倍的奇特建筑就是凸版印刷的展馆。根植于印刷技术的高科技给环境材料带来了意味深长的情境。近年来,印刷装饰材料实现了快速发展,通过赋予其视觉精度以及逼真的质感,已达到与实物难辨真伪的高超水平,实现了超过木材原有特性的细腻感与稳定性。与高科技的完美融合已让印刷装饰材料发展成为一种崭新的素材。木纹迷宫可透过LED光,还可传感人们的生物信息,与参观者进行互动交流,它充分展现出志在变革环境的凸版印刷未来愿景。展馆内安装有薄板材料,它通过电控制结晶,在透明与不透明之间演绎出难分层次的变化。将实现薄板化的传感器内置于住宅空间中的思考方法,正是所谓对环境进行印刷的本质所在。

内与外之间 / 家具与房间之间

TOTO× YKK AP ×五十岚淳?藤森泰司

TOTO?YKK AP与建筑师五十岚淳联手家具设计师藤森泰司共同提出“内与外之间/家具与房间之间”方案。创意源自五十岚淳先生,他放弃了将“窗”单纯视为墙壁开口的认识,换以假设赋予其新的功能,由此尝试深入解读空间的可能性。藤森泰司也一改一直以来将家具视为与房间隔离的道具这种思考方法,探索同时营造出空间与功能的家具彼此配合的设置。落成的展馆从关键的房间向开口延伸的具有一定厚度的窗呈放射状设置,其间形成担任休憩、洗浴、凝神、用餐等各功能的独立空间。如何定义这个空间呢?此空间将标志着全新建筑语汇的诞生。

GRAND THIRD LIVING

TOYOTA ×隈研吾

TOYOTA 与隈研吾一同设计了 GRAND THIRD LIVING,向大家展示了汽车并不仅是交通工具,还能拓展与居住空间之间的崭新关系。TOYOTA凭借被定位为拥有混合动力新一代主流技术的“PH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参与本项目。无论用电还是烧油汽车均可运行,利用太阳能充电系统实现节能发电。此外,PHV可大容量存储电能,被认为是“能源的供给源”。建筑师隈研吾的创意是在PHV的后备箱内尽量多的叠置轻型、强韧的碳素纤维框架,以及由牢固密封的纤维制成的篷布,并将此装置应用于没有能源设施的非正常领域。打开数面篷布,可意外获得巨大的空间容积。向其中导入源自汽车的能源与信息,即便是身处某半岛边缘的偏僻之地,也可确保宜人的舒适空间。住在同一屋檐下,但同时又希望拥有独立空间的家庭成员将用于不同领域的舒适空间融入自己的生活,也许能够发现彼此间新的联系。

带信号屋檐的家

CULTURE CONVENIENCE CLUB × 原设计研究所(展陈设计)× 中岛信一(影像制作)

启动新智能手机“TONE”服务的CULTURECONVENIENCE CLUB认为:当下家的组成的重点并非物理性的 “家的屋檐”,而将成为通过服务构建家庭关系的“信号屋檐”。比如,在福冈独自生活的奶奶,和住在东京的三门之家,凭借共享TONE服务形成紧密的联系。孩子在父亲的通信终端下载自己喜欢的APP,父亲对此进行管理。父亲可以了解孩子的位置信息、老母亲一天的步行数,以及通信终端的充电状况等信息。“咚咚”敲击手机屏面,对方的通信终端就会有敲击声音的回响。如果彼此事先确定好敲击方式所代表的意思,那么即可顺利实现思想沟通。这样的服务拉近了分开居住人们之间的距离,并营造出新的亲密关系。就像真的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热络的人际关系由此诞生。在展会现场将通过视频演绎悲喜交加的“信号屋檐下的真情故事”。

责任编辑:水晶 作者:佚名